雖然書名有“未來”二字,但《未來學?!凡⒎且槐靖挥邢胂罅Φ臅.斎?,這絕對不是什么壞事。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,不乏很多富有想象力的研究者,這些研究者用想象力代替實驗數據,這種行為反而是不可取的。
這本書很適合教育學的學生作為課外讀物,因為這本書的寫作思路和大部分教育學教材是一個體系的。同時,這本書以唯物主義史觀為基礎,讀起來思路清晰,接受度高。
想窺得未來學校的面貌,就要推測未來學校的功能。未來學校的功能是由生產力發(fā)展水平決定的。雖然作者對未來沒有明確的框定,但是我們很清楚將來要走的道路,所以生產力發(fā)展水平是不難預估的。因此,未來學校的功能并不難推測。
這本書提到未來會使用機器人教學,為此還產生了一些爭論。我倒覺得沒什么意思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,生產力的升級換代是悄無聲息完成的,并不會因為現在的爭論改變什么。當然,極端的討論也是有一些意義的。這樣可以幫助人更加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。
這本書提出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教學方式——混齡學習?;忑g學習指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學習相同的內容。這其實不是一個全新的觀點,人類學習的歷史上不乏混齡學習的經驗。貝爾-蘭開斯特制就是比較經典的混齡學習的例子。當時受到教師人數的限制,一個教師要負責很多學生的教學工作,慢慢就出現了學生教學生的現象——由年長的或掌握知識較好的學生教授其他學生。但貝爾-蘭開斯特制與本書所說的混齡學習有一點根本上的不同。貝爾-蘭開斯特制盛行的原因是師資不足,而本書的混齡學習則是為了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。但對混齡學習筆者持保留意見。在目前的教學中,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階段反復出現過。例如高中數學函數中的求導,其實就是微積分中的微分。相同的知識,教授給不同的群體,要使用不同的方式。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學習同一個內容是沒有問題的,問題在于一種教學方式難以使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習者接受。
《未來學?!吩诒A袅藢W術性的同時,大大提高了文章的科普性,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切實內容的書籍。
撰稿:梁貴龍